为打造“水安河畅、水清岸绿、 水秀景丽、人文之美”的生态美丽河道,解决河道存在的外源及内源污染造成河道水质指标超标,生态功能低下等问题,并对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有着较大影响的河进行水生态修复;实现河道水体水质指标达到地表IV类水质,具有自我修复的功能。提升与完善本项河道的生态功能,建设美丽河道,具有一定外源污水量的抗突发污染冲击能力。
河道污染水体一般浑浊或呈深绿色,水体平时处于滞流或缓流状态,降低了水、气界面交换的速率和污染物的迁移扩散能力,有机物沉积腐烂消耗水中的氧气,水体复氧能力弱,溶解氧水平低。
河道水生生物生境遭破坏,藻类大量生长,挤压了其它水生生物的生存空间。水生生物种群趋少,种类单一,群落结构简单,水生态系统退化。河道生态结构脆弱,食物链简单,系统恢复能力低,不能完善发挥其原本生态功能,河道水生动植物群落的物质能量交换及生物运动量少,较低生物量的水生动植物生命生长活动,水体流动过滤作用也随之降低,自净能力弱。
(1)外源污染:外源性污染来源的途径更多,可以通过水,通过土壤,通过空气,还有通过生产加工过程,以及运输保藏过程,都有可能造成污染。
(2)内源污染:内源污染主要指进入湖泊中的营养物质通过各种物理、化学和生物作用,逐渐沉降至湖泊底质表层。积累在底泥表层的氮、磷营养物质,一方面可被微生物直接摄入,进入食物链,参与水生生态系统的循环;另一方面,可在一定的物理化学及环境条件下,从底泥中释放出来而重新进入水中,从而形成湖内污染负荷。
(3)生态功能:水生动植物生物量较低,影响河道生态功能的发挥,水体自净能力、自我修复能力较差。
针对主要存在问题采用有针对性的技术措施,水生态修复与长效管控为核心目标,分层分类的有针对性的应对解决,以确保治理效果得以长期保障。
图:主要技术路线
针对污染来源、污染特征及周边环境情况,以环境影响最小化、项目运行低成本为基本原则,采取“ABM异步平衡修复技术(原位物理+生物原位修复技术+物联网管控技术)”对河道进行整体水生态原位修复,以“水生态原位修复”为原则,并辅以 “物联网+”的先进技术手段进行长效管理,多视角全方位对河道水环境治理与修复进行监、管、控,全面服务于实施后的长效管控。
图:ABM异步平衡修复技术